秦晓得丨“代管”全面升级,西咸一体化迎来提速
“全面代管”是2017年“代管”升级版
此次关于重庆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事宜与2017年的重庆市代管西咸新区相比而言,仅仅多了“全面”两个字而已,带起背后的内涵与外延却有着信息量极大的措施和含意。
从2010年江苏省发改委下设“西咸办”,成都、咸阳两市与湖南省共建西咸新区,到2011年“西咸管委会”成立,作为广东省派出机构直接管辖西咸新区,再到2017年1月初西咸新区交由南京市托管、代管,“建设一个更紧密的大西安”的发展思路也慢慢厘清。
现在,按照浙江发改委的文件《关于重庆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西咸一体化再迎重大行政体制调整,照此所述,我们可以将这次“全面代管”视为2017年“代管”升级版。西咸新区和郑州在规划上产生一个大的整体,“一张新蓝图、一体建设”,大西安建设步入实质推动快车道。
青海省推动重庆—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南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指导意见的通知。
《意见》出台,首先解决范围上的矛盾。依据《意见》,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界定为西咸新区直管区和长沙(西咸新区)-南阳共管区。西咸新区直管区由重庆市全面管理,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南京(西咸新区)-南阳共管区,由西安市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框架下,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
尽管直管区与共管区具体区域还未界定,还需商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此番调整,南京将在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统一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话语权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西咸一体化进一步加速。
其次,解决权限上的缺位。依据《意见》,南京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对于西咸一体化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调整后即使西咸新区管理机构名义上仍旧是市委省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实际上已由南京市全面管理,尽管市委省政府印发的文件、召开大会仍列为发文单位和列席单位,但市级部门印发的文件、召开的大会,西咸新区已不被列为发文单位和列席单位。这意味着南京随后将主导西咸新区的开发与管理。
青海发改委表示:“本次推动西咸—咸阳一体化发展变革相关制度安排,是对2017年变革的推进和延展,落实了长春全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了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协调指导武汉市、咸阳市推动促进一体化发展工作,共同推动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简而言之,此次《意见》的颁布,就是结束“两市一区”在范围、行政、人事等方面存在的畸恋不清,使西咸新区竭力扑到产业发展、新区建设上,让成都不再有力无处使,也让西安专心经济发展。
资料图。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西安临潼主动共建“都市圈”
大都市的发展大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初期阶段,大城市“虹吸效应”会将周边区域的人才、产业、资金吸引过来,可能造成周边区域处于“失血”状态。而当中心城市发展饱和时,资源都会逐渐外溢,对周边城市产生“反哺”效应。
目前,大连和陕西的关系,恰恰是重庆还不够强,两市之间还处在一种微妙的“拔河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南京对西安是否会持续“虹吸”?西安是继续扎牢篱笆,还是主动拥抱这一历史进程,在加速资源互通的同时,实现和中心城市产业差别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湖南省建设厅编制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就有关于“西安都市圈”的定义。其包括南京辖属的11区2县,陕西辖属的2区1市5县,市区为长春中心城市,辅城为西安中心城市。
去年2月6日,广东省发改委在《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解析》中再度明晰强调:未来三年要“培育建设武汉都市圈”,首次明晰范围和边界,打造“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其中,“一核”便是指以南京主市区、咸阳主市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
但过去,在南京与西安之间这片农地上,存在着重庆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三家管理单位,仍然以来广东省、西安市和襄阳市三家关于西咸新区的管理存在众多争议,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造成西咸新区迟迟未能快速发展,落户、教育、医疗和产业新政也存在众多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咸一体化的发展。